Gmail 的新 UI

今天看到了传说中 Gmail 的新 UI……那个 Compose mail 的按钮果然丑,像个砖头块一样。 先上两张新 UI 的截图。 这一张是邮件界面,注意左上角的 Gmail 图标……缩水了一圈,躲在左上角,不知道在干啥。 这一张是新的 Contacts manager 的截图。注意看联系人的样子和左侧的分组。 新的邮件界面 怎么说呢……这个变化还算能让人接受,但是配色有点不习惯。我一直是使用的 Gmail 的默认主题,所以对这一点的体会要深一些。Gmail 在这一次换 UI 之前就有一个叫“older version”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为一代 UI,然后我们之前平时习惯的那个 UI 暂时称为二代 UI,现在用的这个新 UI 暂时称为三代 UI 吧。此外,Gmail 一直有一个叫 basic HTML 的模式,在网页的最下面可以点击,切换之后是这幅模样: 再补充一张一代 UI 的图: 有没有人觉得三代 UI 的配色更接近一代 UI 和 basic HTML 了?至少我是这样觉得的,整体的配色变深了。这一点从写邮件的界面更能体现出来,那个蓝,好深! 新的联系人管理器 在文首有三代 UI 里联系人管理 ……

Windows 多系统启动

在很多网上的教程里都告诉我们,如果要在你的电脑里装多个系统,那么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装:低等级 Windows 系统→高等级 Windows 系统→ Ubuntu 等 Linux 发行版。这是因为如果倒过来装,那么低等级的 Windows 系统的引导程序会把高级的 Windows 系统及 Linux 发行版的引导程序破坏。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但是难道真的没有变通的方法吗?如果我硬盘里已经有 Windows 7 了,我要再装个 XP ,一定就要重装 Windows 7 吗?本文将会为你提供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一、关于多系统启动 (由于 Mac OS X 系列系统难以在普通 PC 上安装,所以本文只讨论 Windows 和 Linux 。前者以 Windows 7 和 Windows XP 为例,后者以最流行的发行版 Ubuntu 的 10.04 版本为例) 在 NT 架构出现之后, NT6.0 出现之前,也就是从 Windows NT 到 Windows Server 2003 (内核为 NT 5.3 )这段时间里, Windows 系统的引导程序都是 ntldr ,这是一个存在于硬盘的第一个主分区的一个小文 ……

谷歌谷歌,路在何方?

一、被压迫着的网民 中国的网民是被压迫着的。 在那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周围,有一圈边境线,那是区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界线。在那无限广阔的网络空间,也有一圈边境线,把中国网民死死地锁在里面,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即使那些在互联网上混迹已久的老妖怪,也不一定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网络世界里。人们通常把这道网络边境线称为“墙”。 在那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生活着一群被压迫着的网民。就单个国家内所有网民的总数而言,他们是这颗星球上最多的一群,但是他们并不是最快乐的网民。他们在博客上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一点击发表,一道提示“您发表的文章含有不适当内容,发表失败”,断送了几个小时辛辛苦苦的敲敲打打;他们在校内上与同学同事好友一起打打闹闹,当提到一些热点事件时义愤填膺,结果第二天发现“您的账户已被删除”;他们在豆瓣上参加了一个叫“感谢国家”的小组,却被莫名其妙地解散了;他们在“微博”上发发牢骚,却发现状态被删除了…… 中国的网民是被压迫着的。 二、Google 在公元 1999 年,两个年轻人创办了一家小小的公司,这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他们以 PageRank 算法作为搜索引擎对网站排序的重要标准,以“Do no ……

S40用户翻墙新选择

中国的Series 40手机用户还是很多的, Series 40平台的手机通常配置比较低, 再加上Java ME的局限性, 能做的事情比较少. Series 40平台的手机因此被称为”非智能手机”. 在中国的Series 40用户还要面临一个额外的问题: 翻墙. 曾经有一款十分优秀的基于Java ME, 可以在Series 40手机上运行的浏览器, 叫Opera Mini, 它是依靠强大的远程服务器压缩网页内容来提高浏览速度和节省流量的. 在它的国际版本里, 服务器是设在国外的, 所以可以翻墙, 它曾经是S40用户翻墙的不二之选. 但是自2009年11月20日之后, Opera Mini国际版停止为中国大陆的IP服务. 从此S40用户的翻墙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还好, 有人研制出了Opera Mini服务器的代理软件, 使得Opera Mini国际版能继续使用.此外, 在S40的世界里, 一些以往没人关心的不那么著名的浏览器也被翻了出来, 比如TeaShark, BOLT等等. 但是现在, S40用户又有了一个新选择: Ovi Browser. 这是个什么浏览器呢? 它是诺基亚公司进军移动浏览界的一个信号, ……

教程:如何制作一个多功能U盘

想制作一个强大的多功能U盘吗?一个4GB的U盘,可以启动PE进行系统维护,可以快速安装多个版本的GhostXP,还可以原生冷启动安装Windows 7,甚至还可以以Wubi方式装Ubuntu…… 这一切并不难,如果你有过一些折腾系统的经验的话,跟着下面的教程走,很快你也能拥有这样一个U盘。 本文关键字:量产,多功能U盘,可启动U盘,PE,GhostXP,Windows 7,Ubuntu 一、准备 你需要: U盘一只。一般要求4GB或以上,不要太“非主流”就行了,像那种“米老鼠牌U盘”之类的山寨产品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一般Kingston的U盘就行,因为接下来要用到量产,所以选择一款主流主控芯片的U盘还是比较重要的。 电脑一台。要求有USB 2.0全速接口,操作系统最好是Windows XP,因为根据我的测试,部分芯片工具和量产工具在Windows 7是无法正常使用的。如果你没有XP,装虚拟机也是可以的,推荐VirtualBox,但是不保证成功率。(我成功过一次,很麻烦) 系统镜像(.iso文件)若干。至少要有: 一个PE系统镜像,推荐“老毛桃PE之撒手不管版”。这个版本大概100+MB的样子,我自己在 ……